夏日午后炒股选配资
京口上空湛蓝如洗
宗泽路、谷阳路、学府路等主干道上,清扫车、洒水车往来有序,留下一道道彩虹。曾让市民“深恶痛绝”的扬尘、油烟、露天烧烤等“老大难”问题,正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视野。
空气质量关乎民生福祉,也是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。今年以来,京口区以“象山会战”为总抓手,区攻坚办统筹生态环境、住建、城管、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资源,聚焦施工扬尘、餐饮油烟、道路积尘等重点领域,强化联防联控,推动大气治理迈向精准高效。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,全区PM2.5平均浓度39.4微克/立方米,同比改善10.1%,改善幅度全市排名第一,优良天数比率位居镇江五个国控站点首位,一抹晴蓝实打实写进了群众幸福清单。
扬尘不扬
多部门协作拧紧“控尘阀”
展开剩余77%走进明月澜园施工现场,整洁的出入口、严密的围挡、全天候运行的喷淋设备和洒水车,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绿色施工的“硬标准”。“我们每天都安排人员洒水、清理作业层,喷淋与雾炮 24 小时待命。”项目负责人介绍说。
扬尘是困扰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污染源之一。为管住“灰头土脸”,京口生态环境局联合住建局对重点建筑工地开展专项巡查。今年以来已出动巡查人员251人次,发现问题8个,已全部督促整改。同时,借助“智慧工地”管理平台,区住建部门通过视频监控和在线传感系统,对施工现场扬尘排放实施全天候动态监管,做到“情况早发现、责任早追溯”。
走进明月澜园施工现场,整洁的出入口、严密的围挡、全天候运行的喷淋设备和洒水车,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绿色施工的“硬标准”。“我们每天都安排人员洒水、清理作业层,喷淋与雾炮 24 小时待命。”项目负责人介绍说。
扬尘是困扰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污染源之一。为管住“灰头土脸”,京口生态环境局联合住建局对重点建筑工地开展专项巡查。今年以来已出动巡查人员251人次,发现问题8个,已全部督促整改。同时,借助“智慧工地”管理平台,区住建部门通过视频监控和在线传感系统,对施工现场扬尘排放实施全天候动态监管,做到“情况早发现、责任早追溯”。
烟火有序
城市“味道”不再呛人
烧烤、油炸摊点等“烟火气”的代表,虽承载着市民情怀,却也是城市油烟污染的“重灾区”。
“以前一到晚上,小区门口烧烤摊烟雾缭绕,我连窗户都不敢开。”家住东风步行街附近的周先生坦言,油烟曾是街区居民最大的烦恼。为守护市民的“一口清新”,京口区攻坚办统筹协调,京口生态环境局、城管局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多部门协同作战,持续推进餐饮油烟与露天烧烤专项整治,推动治理制度化、常态化。
围绕东风步行街、南门大街、D33文化广场等重点区域,京口区城管局开展集中整治行动33次,累计取缔违规烧烤点50余处、车载占道经营30余起。各街道安排城管网格员开展日常巡查,并在夜间重点时段增派值守力量,把监管延伸到“烟火”最旺处。
市场监督管理局则从源头加强对餐饮单位的准入、许可及油烟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的监管,推动大型餐饮企业接入“餐饮油烟在线监控平台”,对净化设备运行情况实时监测、异常自动预警,做到“装得上、用得好、管得住”。
如今,城市“烟火气”仍在,却不再扰民。步行街全面实行“入店经营”规范化管理,统一配置油烟净化设施,构建起“看得见、闻不到”的洁净烟火场景,既保留了生活的温度,也守住了蓝天的底色。
科技加持
精准监测“靶向治理”
“我们安装了大气走航监测方舱,随车走、随时测,污染源在哪里,一目了然。”京口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。为提升污染防控的精度,京口区与省环境监测中心深化合作,构建“走航监测+微站布点+视频监控+无人机巡查”的多维监测网络,对施工扬尘、焚烧火点、机动车尾气实现“秒级响应”。
2025年已完成20余起污染突发点位的快速溯源与处置,特别在施工工地、餐饮密集区、高架道路周边等重点区域,数据实时上传、比对、研判,确保每一次超标都“有因有果”。
此外,围绕职教中心国控站点三公里范围内,区攻坚办绘制“污染防治一张图”,标注38处重点点位,推行“定人、定岗、定责”管理炒股选配资,形成“巡查—预警—整改—复核”闭环机制,提升污染治理的科学化、精细化水平。
发布于:北京市百川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